不少新手宝妈们对哄睡这件事特别头疼,被誉为世纪难题。
面对睡渣宝宝,最让妈妈闹心的就是明明已经困得睁不开眼睛了,但还是挣扎着不肯睡,甚至号啕大哭半天,面对这无缘无故的哭闹,弄得新手爸妈手足无措。
为啥宝宝非要睡前“哭一场”?专家:别怪孩子,是生理系统在求助
可乐今年刚刚二岁,肉乎乎的特别可爱,是全家人的掌中宝,可乐平日里乖巧懂事什么都好,可就是一到睡觉点就各种抗拒,磨磨蹭蹭不肯上床。
上周末,妈妈带可乐去游乐场玩了整整一天,想尽办法消耗他的体力,就是为了孩子回家后能尽早入睡,自己还有很多家务要做,经过一天的折腾可乐的确显得精疲力尽了,妈妈也开始在心底安排起了晚上的家务工作。
可是回到家后,原本犯迷糊的儿子,似乎立马重新注入了“机能”再次活泛起来,一会嚷嚷着看电视,一会嚷嚷着听故事,就是不肯洗漱上床安稳睡觉。
一番抗拒下来,妈妈显然被再次激怒,几句怒吼之下,可乐开始了和往日一样的“套路”,撕吼哭泣开始了,妈妈听着孩子的哭声,又是愤怒又是心疼,不禁心底起疑:别家宝宝也是这样?
为啥明明很困了,就是不愿入睡,睡觉对孩子来讲真的如此可怕吗?为啥非要哭过才肯睡?为啥非要被吼才肯睡?
事实上,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哄睡难题一直存在,面对折磨傲人的哄睡,不少宝妈都和可乐妈妈面对同一的困惑和同感。
之前就有儿童发育专家告诫家长:孩子的睡前哭,其实另有寓意,只是家长尚未读懂罢了。这属于一种生理求助,是宝宝大脑中的神经系统在求助。
对于睡渣宝宝来讲,不会自主入睡是难题,睡前哭=生理求助
对于成年人来说,睡觉太容易不过了,躺下一闭眼就睡着了,甚至坐着都能睡着。这种自我入睡的能力在家长的眼中,很正常。
所以孩子的不坑睡觉、睡前哭闹就显得毫无理由,被当作了“故意调皮”的行径。
可其实自主入眠也是一种能力,不是天生就会的,也需要训练。
对于孩子来说,他的大脑神经系统还未发育完善,当他们身体精力消耗殆尽,想睡觉的时候,闹神经系统反而会出现紊乱,导致行为越发兴奋,这就造成孩子睡前更加爱折腾怎么都安静不下来。
这就使得身体与神经系统形成了极大的矛盾,甚至引发身体内的冲突。
当这种状态出现在孩子体内,孩子唯一能做到就是哭闹,他们再用自己的哭声和妈妈求援:“妈妈,帮帮我,我想安静下来,我也困,想睡觉……”
所以,妈妈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孩子明明很困却不肯睡,过度折腾,无端哭泣时,是说明睡眠信号到了,要学会尽快安抚孩子,帮助他们大脑神经兴奋度降低,尽快入睡休息。
疲劳入睡并不可取,长久如此对发育有碍
很多宝妈们都会采取案例中的做法,让宝宝疯玩疯闹半天再睡,刻意消耗孩子的精力,从发育的角度来讲,这种行为有弊无利。
对于成人来说,累了困了自然能睡着,越累睡得越快。可对于孩子来说,过度疲劳反而难以入睡,如果反复如此,玩累—哄睡——睡不着——哭闹——容易造成恶性循环,孩子会真的变成“哄睡困难户”。
正确的做法:观察宝宝的“睡眠小信号”,比如宝宝出现打哈欠、目光呆滞、兴趣缺缺的小表情时,宝妈们要注意了,这是娃感到有点困了,宝妈们就要适当引导宝宝能够立刻让宝宝上床去睡。
学会帮助孩子建立自主入睡机制,才是解决哄睡难的唯一途径
自主入睡是让宝宝通过慢慢学习而获得的一种能力,并不是长大就能好的。宝妈们需要通过方法有意引导,让宝宝多次的练习才能掌握的。
自然过渡,少干预
每个人的睡眠习惯可能不一样,当宝宝出现困意时,宝妈们可以制定一个固定的睡眠模式,比如刷牙、洗脸、讲故事等一些列的事情,逐步向大脑传递一个信号“要睡觉啦”,这样做完这些事情,自然而然的过渡到睡觉,让孩子的身体和大脑都慢慢接受这件事,能够安静下来。
培养作息规律
在《实用程序育儿法》这本书介绍了让宝宝建立起“吃-玩-睡 ”的生物钟,让身体习惯这种规律,一旦孩子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习惯,到点吃饭到点睡觉,自主入眠能力相应建立。家长就按照这个程序来,不要再进行干预。
任何习惯必须改变并坚持下去,而且要和家里其他人达成共识,用相同的养育方法,让宝宝能够自主入眠不是梦。
互动:各位宝妈们,你们的宝宝闹觉吗?留下你的评论一起讨论一下吧
标签:孩子睡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