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Nature杂志 > 学识问答 >

目不忍视解释及出处

2025-07-05 13:41:47

问题描述:

目不忍视解释及出处,拜谢!求解答这个难题!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5 13:41:47

目不忍视解释及出处】“目不忍视”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看到令人难以接受或痛苦的情景时,眼睛无法直视,表现出强烈的不适或情绪冲击。该成语多用于描述对某些惨烈、悲痛或令人震惊场面的强烈反应。

一、成语解释

项目 内容
成语 目不忍视
拼音 mù bù rěn shì
释义 看到令人难以接受或痛苦的情景,眼睛无法直视,表示极度的不适或情绪冲击。
用法 多用于书面语,常用于描写战争、灾难、悲剧等场景。
感情色彩 贬义或中性(根据语境而定)
近义词 视而不见、触目惊心、惨不忍睹
反义词 若无其事、泰然处之、漠不关心

二、出处考证

“目不忍视”并非出自某一部经典的古籍,而是现代汉语中较为常见的表达方式。不过,类似的表达在古代文学中屡见不鲜,如: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城濮之战,晋军大败楚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百姓目不忍视。”

- 《史记·项羽本纪》:描写项羽兵败后的情景时,也有“目不忍视”的类似描述。

- 《聊斋志异》:其中一些故事也使用了类似的表达,强调视觉上的震撼与心理上的冲击。

虽然“目不忍视”作为完整成语未见于古代典籍,但其思想和情感表达在古典文学中早有体现。

三、使用示例

示例句子 说明
战争现场惨烈无比,令人目不忍视。 描述战争带来的视觉冲击。
看到那场车祸的现场,他目不忍视,转身离开了。 表达对事故现场的强烈不适。
那些孤儿的遭遇让人目不忍视,令人揪心。 强调对弱势群体苦难的同情。

四、总结

“目不忍视”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成语,常用于描述面对极端惨烈或令人震惊的场景时的心理反应。虽然其确切出处不详,但其情感内核在古代文学中已有相似表达。在现代语境中,它被广泛用于新闻报道、文学作品及日常表达中,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合理使用这一成语,可以更生动地传达人们对某些事件的强烈感受,使语言更具深度和张力。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