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过洞庭古诗原文】《念奴娇·过洞庭》是南宋著名词人张孝祥的一首代表作,词中描绘了作者在洞庭湖上泛舟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全词意境开阔,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历来被奉为豪放派词作中的经典。
一、
这首词以“过洞庭”为题,写作者泛舟洞庭湖,面对浩渺湖水与明月清风,思绪万千。他感叹自己虽有壮志,却屡遭贬谪,但依然保持高洁的情操和豁达的心态。整首词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起伏的深沉思考。
二、原文及注释
内容 | 解释 |
念奴娇·过洞庭 | 词牌名,为宋词常用曲调之一,张孝祥以此调写景抒情。 |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 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接近中秋时节,湖面平静无风。 |
银波万顷,甲天下、此景真奇绝。 | 湖水如银色波涛,广阔无边,堪称天下奇景。 |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 举杯邀友,吟诵《诗经》中的明月之诗,歌唱《窈窕》篇章。 |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 不久,月亮从东山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徘徊。 |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白色的露气弥漫江面,水光与天空相接。 |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 轻舟随波漂流,仿佛置身于茫茫无边的水面。 |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 感觉自己像乘风飞行,不知停在哪一处;又似超脱尘世,羽化成仙。 |
呜呼!余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 唉,我曾探求古代仁人的心境,或许与上述感受不同。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不因外物而高兴,也不因自身而悲伤。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在朝廷做官就忧虑百姓,身处江湖就忧虑君王。 |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 进也忧,退也忧,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 |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 应该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 |
三、艺术特色
特点 | 描述 |
意境开阔 | 全词描绘洞庭湖的辽阔景象,展现自然之美。 |
情感真挚 | 抒发作者对人生、仕途的感慨,感情深沉。 |
语言优美 | 用词典雅,句式流畅,富有节奏感。 |
哲理深刻 | 结尾表达“先忧后乐”的思想,体现儒家情怀。 |
四、结语
《念奴娇·过洞庭》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佳作,更是一篇蕴含深刻哲理的抒情词。它展现了张孝祥在逆境中仍能保持豁达胸怀的精神风貌,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士”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至今仍被广泛传颂,成为文学史上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