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眼青眼典故】“白眼青眼”是一个源自古代中国的历史典故,常用来形容人对人态度的冷暖变化,尤其是对人的轻视与重视。这个典故出自《晋书·阮籍传》,讲述了魏晋时期名士阮籍对待不同人物时的不同态度,从而引申出“白眼”和“青眼”的象征意义。
一、典故来源
在《晋书·阮籍传》中记载,阮籍是魏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以放达不羁、蔑视礼法著称。他对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对于他欣赏或敬重的人,他会用“青眼”相待,即正眼注视;而对于他看不起或厌恶的人,则会用“白眼”相待,即翻起白眼,表示轻视。
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阮籍的性格特点,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名士风度的一种评价标准。
二、典故含义
- 青眼:表示尊敬、欣赏、亲近。
- 白眼:表示轻视、厌恶、疏远。
后来,“白眼青眼”成为一种比喻,用来形容一个人对他人态度的变化,尤其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出对某些人特别青睐,而对另一些人则冷漠甚至敌视。
三、相关人物与背景
人物 | 身份 | 与典故的关系 |
阮籍 | 魏晋名士 | 典故主角,以“青眼”、“白眼”表达对人态度 |
刘伶 | 阮籍好友 | 同为竹林七贤之一,与阮籍交往密切 |
王戎 | 晋朝名臣 | 曾因不识阮籍而被其白眼相待 |
四、现代应用
“白眼青眼”这一典故在现代多用于描述人际关系中的态度差异,常见于文学作品、影视剧中,也常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用来形容某人对不同人的态度截然不同。
例如:
- 在职场中,领导对能力出众的员工可能给予“青眼”,而对表现不佳的员工则可能“白眼相对”。
- 在友情中,朋友之间也可能因观念不合而产生“白眼”现象。
五、总结
“白眼青眼”源于魏晋时期名士阮籍的行为,用以表达对人的态度变化。它不仅是历史上的一个文化符号,也在现代社会中广泛使用,成为衡量人际态度的重要参考。
项目 | 内容 |
典故出处 | 《晋书·阮籍传》 |
释义 | “青眼”表示尊重,“白眼”表示轻视 |
人物 | 阮籍、刘伶、王戎等 |
现代意义 | 描述人际关系中的态度差异 |
文化影响 | 成为成语,用于文学与日常表达 |
通过了解“白眼青眼”的典故,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精神风貌,也能在现实生活中更理性地看待人与人之间的态度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