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的词语意思是什么】“桑榆”是一个汉语词语,常见于古诗词和文学作品中,其含义较为丰富,主要与时间、晚年、收获或希望有关。以下是对“桑榆”一词的详细解释。
一、词语解释总结
词语 | 桑榆 |
拼音 | sāng yú |
基本含义 | 1. 指太阳落山的地方,比喻晚年或迟暮之时。 2. 比喻晚年仍有所成就或希望。 3. 古代神话中的一种树名,常与日落相关联。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失之毫厘,差以千里。”《诗经》等古籍中也有类似用法。 |
常见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到晚年仍有作为,或对未来的希望。如“老当益壮,不坠青云之志;桑榆非晚,犹存赤子之心。” |
文学意义 | 常用于表达珍惜时光、积极进取的精神,也带有对人生晚年的感慨。 |
二、详细解析
“桑榆”一词最早来源于古代神话中的“扶桑”与“若木”,传说太阳从东方的“扶桑”升起,落在西方的“若木”上,而“桑榆”则泛指太阳落下的地方。因此,“桑榆”常被用来象征人生的晚年或事业的后期阶段。
在文学作品中,“桑榆”常与“夕阳”、“暮年”等意象结合使用,表达一种虽已年迈但仍心怀希望、努力奋斗的情感。例如:
-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
- “桑榆非晚,功不唐捐。”——比喻即使到了晚年,也不应放弃努力。
这些诗句都体现了“桑榆”在文学中的积极寓意,强调了人生各个阶段都有其价值和意义。
三、总结
“桑榆”是一个富有诗意和哲理的词语,既可指自然景象中的夕阳之地,也可引申为人生晚年的象征。它不仅承载着古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悟,也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与坚持。在现代语境中,这一词语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努力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