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收并蓄什么意思】“兼收并蓄”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在吸收、接纳不同思想、文化、观点或事物时,能够广泛包容、不加排斥,将各种不同的内容都纳入其中。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开放性、包容性和融合性,常见于学术、文化、教育等领域。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兼收并蓄 |
拼音 | jiān shōu bìng xù |
释义 | 兼:同时;收:接受;并:一起;蓄:储藏。指同时吸收、容纳多种不同的事物或观点,不偏废、不排斥。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兼收并蓄,以广其道。”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思想、文化、教育等方面,强调包容和融合。 |
近义词 | 包容并蓄、兼容并包、海纳百川 |
反义词 | 削足适履、固步自封、排斥异己 |
二、词语含义解析
“兼收并蓄”强调的是一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它不仅仅是指“接受”,更强调“同时接受”、“全面接受”。在实际应用中,这个词可以用来形容:
- 文化领域:如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既保留本土文化,又吸收外来文化,形成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 教育领域:如学校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学习多种知识体系,不局限于某一门学科。
- 思想领域:如一个人在思考问题时,能听取不同意见,不偏听偏信。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 |
文化交流 |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文化不断兼收并蓄,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 |
教育理念 | 现代教育倡导“兼收并蓄”,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拓宽视野。 |
思维方式 | 一位学者在研究中善于兼收并蓄,综合多种理论进行分析。 |
四、总结
“兼收并蓄”是一种积极、开放、包容的态度,强调在吸收和整合不同事物时的全面性和多样性。它不仅体现了对多样性的尊重,也展现了对知识、文化、思想的深刻理解与融合能力。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精神尤为重要,有助于促进创新、沟通与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