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翻译】一、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出自《孟子·告子上》,是孟子在论述“义利之辨”时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那些我所认识的贫穷困苦的人,他们是否能够得到我的帮助或恩惠呢?”但其深层含义在于探讨人是否应当以道义为重,而不是被利益所驱使。
在古代语境中,“得我”并非指物质上的给予,而是指人格尊严和道德认可。孟子通过此句强调了一个人在面对利益诱惑时,应坚守内心的良知与道义,不能因个人私利而放弃对弱者的关怀与责任。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句话,我们可以通过对其结构、含义及翻译进行分析,并结合现代意义进行解读。
二、表格形式展示答案
项目 | 内容 |
原文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出处 | 《孟子·告子上》 |
字面意思 | 我所认识的贫穷困苦的人,是否能获得我的帮助? |
深层含义 | 强调人应坚守道义,不因利益而背弃对弱者的责任;也反映孟子对“义”的重视。 |
“得我”解释 | “得”意为“得到”,“我”指代自己,整体可理解为“是否能得到我的认可或帮助”。 |
“与”字用法 | “与”是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表示反问。 |
现代翻译 | 那些我所认识的贫穷之人,是否能从我这里得到帮助呢? |
孟子观点 | 孟子认为人应有仁爱之心,不应因自身利益而忽视他人,尤其是贫困者。 |
现实意义 | 提醒人们在社会中应保持道德操守,关注弱势群体,弘扬仁义精神。 |
三、结语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不仅是一句古文,更是一种道德提醒。它引导我们在面对选择时,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义,是否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与公平。通过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我们可以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践行仁爱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