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将发表的NANO期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来自浙江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方法,该方法使用基于纳米载体的生物荧光探针检测潜在指纹中的苯丙胺和氯胺酮,以对抗药物滥用。该方法有可能扩展到其他药物和分子。
药物滥用已成为全世界日益严重的问题,决定一个人是否服用药物并非易事。指纹成像以及指纹残留物中的药物检测可以将化学信息与个人识别相结合以用于法医目的。基于纳米载体的生物标记已被用于开发潜在的指纹并同时从指纹收集额外的化学信息,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选择性的优点。然而,目前的免疫测定方法显示出限制,即通过一次测试仅可以在单个指纹中检查一种药物。
在实际情况中,指纹中的药物类型通常是未知的。而且,在现场获得的指纹数量通常是有限的。因此,有必要通过简单的程序同时在单个指纹中识别多种药物。
在这项工作中,彩色荧光聚苯乙烯纳米粒子作为纳米载体被引入生物荧光探针(BFPs)中,用于同时检测潜在指纹中的氯胺酮(KET)和苯丙胺(AMP)。近年来,氯胺酮和安非他明是中国最常滥用的两种合成药物,两者都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和其他健康问题产生不良影响。在碳二亚胺(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的辅助下,通过酰胺键将抗体组装在羧基改性的纳米颗粒上。
每种荧光颜色对应于特定的药物抗体,即红色对应于氯胺酮,绿色对应于苯丙胺。当在指纹上孵育时,BFP可以选择性地与脊残留物中的靶分析物结合。删除未绑定的BFP后,源自结合探针的纳米颗粒的荧光信号有助于指纹成像。同时,当在红色和绿色通道中检查指纹时,可以通过荧光颜色直接确定药物的存在或不存在。因此,通过一步测试而不使用二抗,实现单指纹中的双药的指纹成像和同时识别。
基于纳米载体的生物荧光探针的示意图,用于同时检测潜指纹中的氯胺酮和苯丙胺。在碳二亚胺(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的辅助下,通过酰胺键将抗体组装在羧基改性的纳米颗粒上。红色荧光颜色对应于氯胺酮,绿色对应苯丙胺。当在指纹上孵育时,生物荧光探针可以选择性地与脊残留物中的靶分析物结合。在去除未结合的BFP后,源自结合探针的纳米颗粒的荧光信号有助于指纹成像。同时,当在红色和绿色通道中检查指纹时,可以通过荧光颜色直接确定药物的存在或不存在。
标签:指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