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大山雀。
在第一次繁殖尝试中孵化失败后,社会一夫一妻制的雀形目鸟类(大山雀(Parus minor))的女性变得更加混杂 - 显然是为了确保成功繁殖。
许多生物,包括人类,形成一夫一妻制的关系。鸟类特别如此,90%的物种表现出一夫一妻制。事实上,一对鸟儿让人想起“幸福的已婚夫妇”的形象。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引入基于DNA分析的亲子鉴定之后,人们发现,在超过75%的一夫一妻制鸟类中,雌性与其他雄性鸟类交配,产生后代,其遗传父亲不是母亲的伴侣 - 称为额外配对的现象。
“在一夫一妻制的鸟类中,对偶亲子关系的普遍性令人震惊,并且在过去30年中对各种物种的配对外亲子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然而,在选择配偶时,个体女性如何灵活地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经审查的。对于控制野生种群条件的困难,“北海道大学副教授小泉英三解释说。
在本期发表于“行为生态学”的研究中,小泉和他的学生操纵了大山雀的野生种群的孵化成功,众所周知,它们在交配季节中繁殖不止一次。该实验在北部的北海道大学Tomakomai实验林进行。
在第一次繁殖中放置11对的所有卵被人工卵取代以模拟孵化失败。将这些对与18个对照组进行比较,这些对照的卵没有被操纵。然后,研究人员研究了随后的育种尝试中对偶亲子关系的变化程度,推测实验对的女性在第二次繁殖尝试中会更加混杂,以提高繁殖成功率。
使用微卫星DNA对来自58个雏鸟的457只雏鸡进行亲子鉴定表明,62只雏鸡(占总数的13.6%)是“非婚生子女”出生的。虽然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繁殖尝试中,对照组中由双对父亲产生的雏鸡的比率大致相同,但实验组中的比率在第二次尝试中显着上升。实验组第二次育雏中的额外配对率比对照组高40%。
在雌性了解孵化失败和第二次繁殖尝试开始之间只有几天。这意味着实验组中的雌鸟迅速决定与其他雄性交配,同时仍与其原始伴侣建立关系。
“在育种尝试之间转换合作伙伴会带来无法及时找到替代伴侣的风险。这似乎是为什么他们与原始合作伙伴保持联系,但更加混杂,以确保成功繁殖,”Teru Yuta博士说。 Yamashina鸟类学研究所,北海道大学博士生。“女性参与额外父权的原因一直是行为生态学家面临的一个难题。本研究不仅表明个体女性以适应性的方式灵活地改变其交配行为,而且也是”直接生育利益“的第一个实验证据。他补充说:“这一假设已被长期争论为引起超对父亲的进化的原因”。
标签: 繁殖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