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Nature杂志 > Nature杂志精选 >

科普恙虫病立克次体的生物学性状

2021-06-19 20:40:36 来源: 用户: 

近日有关于恙虫病立克次体的生物学性状的问题受到了很多网友们的关注,大多数网友都想要知道恙虫病立克次体的生物学性状的具体情况,那么关于到恙虫病立克次体的生物学性状的相关信息,小编也是在网上进行了一系列的信息,那么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下小编所收集到与恙虫病立克次体的生物学性状相关的信息吧(以下内容来自于网络非小编所写,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删除)

生物学性状:

短杆状,平均长度1.2um,常见成双排列,在细胞质近核处聚集生长。易感细胞有大鼠肺和猴肾细胞以及鸡胚卵黄囊等。抵抗力低。种内有不同型,不同型的毒力亦有差异。一般对豚鼠不敏感,而对幼鼠致病力强,常用小白鼠腹腔接种,作病原体分离。

延伸阅读:

立克次氏体

同义词 立克次体一般指立克次氏体

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是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以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可引起斑疹伤寒,斑点热等传染病。1906年,美国病理学家霍华德·泰勒·立克次(Howard Taylor Ricketts)(1871-1910年)首次发现洛基山斑疹伤寒的独特病原体并被它夺取生命,故名立克次氏体。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
大家爱看
频道推荐
站长推荐